yl6809永利官网新华社深圳电(记者石昊)盛夏,太阳早早升起,照亮深圳市钢铁水泥丛林中一个色彩和颜料的世界。这个面积仅有0.4平方公里的大芬油画村可能是中国画家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。
站在高处望去,大芬村巷道交错,画廊林立。这里聚集了400多名职业画家,其中50人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还有1200余家绘画产业相关门店和两万多名从业人员。在很多人口中,大芬是中国“油画第一村”。
走进摆满画架的绿荫小巷,一阵风吹过,悬挂的画布轻轻摇曳,画上的景物仿佛也变得更生动起来。拐角处,53岁的李远福手握画笔,正在给游客的临摹画进行最后的润色。“一到周末和节假日,大芬的游客就特别多,很多年轻人喜欢体验画油画。”
大芬和油画的缘分始于1989年,这一年香港画商黄江到大芬创业,这里逐渐聚集起一大批立志出人头地的画家。李远福当年随黄江来到深圳,几十年间见证并参与了大芬的崛起和转型。
油画不是生活必需品,其销量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。近几年外需不如鼎盛时期,城中村的艺术家也感到了压力。直面变化,画家们积极探索不同的经营模式,走上多元化发展之路。
穿行于风格各异的画廊,很多商家和李远福一样除了作画、卖画,还经营起零基础油画体验项目。从老年人到小朋友,不少人坐在画布前在老师的指导下点点画画,花几十元钱就能找到创作的成就感。
去年以来,中国各地掀起一轮轮文旅热潮。大芬的游客参观量去年也超过300万人次,成了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。李远福听说,许多外地游客到深圳的第一站就是大芬,他对即将到来的暑期旅游高峰充满期待。
大芬从临摹《蒙娜丽莎》等世界名画起家,但临摹画往往价格较低,国内外需求也在逐渐萎缩。一批画家由此将重心转移到原创画,其中就包括董朝阳和妻子曾敏。他们的作品广受海外人士欢迎,不久前刚有英国客户购买了一幅定制画。
“进店的外国游客总会被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景观画吸引。”曾敏说,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爱充满中国元素的文化产品,这是他们未来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向。
在大芬,还有一些人将目光投向中高端画作,金红云就是其中之一。尽管竞争激烈,但她去年还是租下一间很大的店面开起画廊,如今已经卖出几十幅名家原创作品。
在她看来,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正在不断壮大,很多家庭不满足于普通的装饰画,选择购入中高端画作,这是一片前景可期的广阔市场。
艺术家最不缺的就是创意。开画家经纪公司,办美术培训班,经营咖啡馆,为公司和个人定制礼品,涉足首饰设计和制作,给街道办事处制作宣传漫画,组织国际油画展览和公益讲座……多元化发展的新图景在大芬徐徐绘就,艺术与市场、才华与财富正在实现有效对接和转换。
据统计,2023年大芬油画总产值已达到38亿元。大芬油画村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可说,大芬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优势和艺术魅力,积极探索文化与产业融合的新模式、新路径,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。
(胡玉琼 徐裕琴 刘志扬 余嘉琪 冯浩航 张昱立 项薪宇 张佳玟对本文亦有贡献)